2017年4月26日 星期三

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



真是計畫趕不上變化。上週末看完了《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有感而發寫了這一篇文字,今天發表出來時已恍若隔世,計畫已在立法院輕騎過關,逕付院會了!正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經濟委員會委員們討論的時間,恐怕比寫這幾個開場白的字還要短。唉,什麼世道!

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請記住這個數字,8824.9 億,何其壯哉!這是政府打算從今年起到 2024 年七年多的時間中打算投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金額。今年只有一小部份,未來七年間平均每年大概得另行籌措 1200多億的特別預算。1200多億是什麼樣概念?中央年度總預算今年近兩兆,這是每年額外的 6%

其中軌道建設佔了大概一半、水環境近 1/3、城鄉約15%,綠能和數位則是零頭。先不說稅收上的小政府要用公共政策來振興經濟恰不恰當,有些計劃的內容看了讓人噴飯。

舉個例子好了,像綠能以區區 243 億的政府投入光榮達成 2025 年非核家園的目標,想來可敬可佩。到 2025 年計畫中預計能源的來源分配是這樣的:綠能 20%、燃煤 30%、燃氣 50%,至於核能,當然是 0。但是其中假設了民間投入 14,278 億!聽起來像在森林中用一枚 神奇指甲騙取一頓豐富晚餐的童話故事。況且政府要籌資 8824.9 億,不會排擠民間要籌資投入的 14,278 億嗎? 呈現計畫的人只記得寫「核能 0%」,那麼投射電價,二氧化碳排放量呢?難道聽報告的長官都沒有在腦中閃過一絲的懷疑嗎?


我邀請各位上官網看看,看這些計畫如何「前瞻」。也請大家想想,可不可以沒有這個計畫,或者要另外什麼計畫。


2017年4月19日 星期三

現在啟動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研發不嫌遲


Deep Blue 與 AlphaGo 有什麼不同?二者都是在人類智慧遊戲頂尖高手的程式,當然,圍棋比西洋棋難。Deep Blue 是西洋棋的專家系統 (expert system);而 AlphaGo 是一般性的機器學習,圍棋只不過恰好是它第一個應用。

專家系統很容易迎頭趕上。Apple Siri 之後,現在三星、HTC 也都有了。醫療診斷的專家系統在有些地方也上線了,誤診率比醫師低。但受限於法令和倫理,它的判斷只能讓醫師當參考。這樣的專家系統會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所需要的是應用的創意,技術的障礙並不高。

但是一般性的通用智慧難度比較高,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入手方向-或者是學派-來競逐。現在的著手方向有一個是以人為師,就是 AlphaGo 使用神經網路的深度學習。將來那一個學派會勝出,還言之過早,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進入研發不為遲的原因。

我倒是開始想以後生活的意義。如果一般性的智慧可以接掌絕大部份的工作後,人的生命意義是什麼?貢獻社會?別鬧了,那是機器的工作!

人才外流與薪酬體制


台灣的人才正以加倍的速度外流。

我們過去曾有吸引人的薪酬制度,吸引大量滯美人才回國,並且與國內的人才、資金攜手打造了台灣的電子、半導體產業。台灣的低薪在當時並沒有問題,因為在前景可期的股票分紅制度下,外界的高薪不是動人的誘因。

台灣曾經有過一個精彩的薪酬制度:在景氣低迷的時候,企業僅支付足夠員工生活的薪資,容易度小月;景氣繁榮時,股東分享利潤給員工,一起享受企業的營運成果。這個誘因有多大?我以前所在的公司有一家台德合資公司,台、德的員工各領各母公司的薪酬。第一次員工股票分紅後,德籍員工全部放棄其德國母公司優渥的薪資和假期制度,變成台灣的公司成員。這比現在草擬的吸引海外人才辦法有效多了。

現在所得分配益發的不均,《廿一世紀資本論》認為是薪資所待與資本利得的差距越來越大,解決的可能方法之一是重新定義公司-現代資本主義的運作核心。我認為台灣以前高科技產業的員工股票分紅制度是一個好的制度,值得推廣到所有產業。可惜被外資向政府施壓給毀了,以致於現在面臨人才大量外流的窘境。

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記憶體技術與市場的連繫


記憶體其實不是一個單純的大宗貨品產業。台灣在九O年代的末期以迄 2000年中曾盛極一時,產量僅次於韓國,高居世界第二。可惜台灣各公司的規模經濟不夠,又欠缺集團或政府的奧援,錯過了 Flash的崛起,以致於失去繼續逐鹿的機會。

現在 DRAM進展緩慢,也與 NAND的製程技術分道揚鑣,而新興記憶體如 MRAMX-bar memoryReRAMNRAM 等都蓄勢待發,將來記憶市場會先趨於分裂,大者未必恆大,競爭的主軸也改變了。

記憶體的市場也因為物聯網、大數據、車用電子、人工智慧等應用,以及行動頻寬的倍數增加而快速成長。很難想像,再幾年,手機上的 eMMC要到達 1TB了!

台灣的產業應該再考慮一下,這是一個可以重新進入的時機窗口。而且有前車之鑑,我們應該能更成熟的判斷,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