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5日 星期日

癌症探秘

這是一本容易讓它庸俗的名字《癌症探秘》[1] 所掩蓋而被忽略的書,英文書名亦然《The cancer chroniclesunlocking medicine’s deepest mystery》。

這幾年沒少看關於癌症的書,像《細胞反叛》[2] 、《基因叛變記》[3] 等。不只是因為年紀大的人關心健康,也不是因為約有百分之廿的人終將死於癌症的切身之感,主要的原因是癌症與生命的現象是如此的接近,暸解癌症是瞭解生命現象另一種的觀照方式。

還是先說書好看的原因。好看的科普書大致有兩種:一種是作者在研究領域卓然有成、而寫書有出版社的編輯當教練,教說故事的能力,像許靖華的《恐龍大滅絕》與《古海荒漠》都屬於這一類。這種書的好看是因為作者參與了學科的發展,能夠引領讀者親臨其境,看當初怎麼遭遇問題、如何困頓挫折、又如何的峰迴路轉柳岸花明又一村。其中的細節非當事人不得而知,臨場感十足。又因為是大師之作,激盪心智也是自然的。這個經歷對於想做研究、正在做研究的,也能受益。另一種是會寫作而專注於科學的發展,像本書及作者。能寫科普的書或文章,自然也有相當的科學訓練的背景,像作者還常常參加專業的會議。研究不是自己做的,沒有前述的臨場感;但是由於在專業是業餘的,寫來就有對讀者的自然貼心。另外,說故事的能力是職業本事,所以在脈絡、節奏、演繹,不是以科研為志業的人所能企及的,讀來宛如小說,卻又有知識的進帳。這本書是第二種的好。

看他怎麼開場。第一章的回目是「侏儸紀的癌症」,作者是從一塊恐龍骨頭化石中的一塊瑪瑙化的異常結晶談起,最後 1999 年維玆克教授與其同僚在知名的學術期刊《The lancet》上發表,證實這是骨頭中的移轉腫瘤。是的,遠在中生代癌症就存於地球之上。這大概是專業科普作家才能營造的開場,一讀到這一段,我就無法釋手。可是作者沒有依章法接著談史前人類的腫瘤,第二章的回目是「南亞的故事」。南西是作者的妻子,罹患了乳癌,而乳癌在女性罹癌種類中是移轉比例最高的,原發性的腫瘤比較容易控制,一旦移轉就麻煩了。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作者由此一處開啟了臨床治療的一線,而另一線是學術研究的結果,是主軸,兩線交互進行。這就是我說的會寫。

這是今年天下文化八月出的書,英文的是去年六月出的,我相信裏頭的知識夠及時。這本書花了 62頁來敘述引用文獻,這也是少見的精工。


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

英國的食物

你在英國以外那一個地方吃過英國餐廳?沒有,至少我沒碰過,我也記不起那一道有代表性的英國菜。

倫敦是世界金融中心,環球募資的最後一站通常止於此,然後定價。定價完募資成與不成決定後就結束,然後行程就鬆下來了。辦理的投資銀行是把錢不當錢花的主,通常到每一個城市都會帶這巡演 (roadshow) 的客戶到各色米其林餐廳,雖然日夜兼程、鎮日說話、身子乏的全無味口。但是在倫敦結束行程的慶功宴,投資銀行的全陪與地陪帶去的很少是英國餐廳,台灣的客戶就直接帶到中餐廳。顯然對英國菜的認知雖然不是舉世皆然,但至少不是我一個人的偏見。

跟投資銀行旅是在金錢傘下走路,除了行程緊湊些外,不會受一丁點委屈,自己的行程就有有些探險的成份。在英國,驚奇多來自於食物。有一次打國際官司,管轄法院是倫敦高等商務法院,就在律師事物所附近住下了。英國人下午茶真是不可一日或缺,時間一到,準時停工歇息,一群律師陪你喝下午茶,偶而穿插三兩句與案情有關的話。點心雖好,情境也輕快閒餘,律師 billable 時鐘可卻照跳。每日例行的下午茶,算下來一次要花三千英磅,心情只有以龍吐珠的英文名字可以比擬。有天律師覺得罪過了,請我到餐廳吃中飯,前菜、主食就不贅述了,問我要什麼甜點?我說要傳統的英國甜點,律師代點了,其它人臉上帶一絲捉狹的詭譎笑容。甜點上了,長相倒也晶亮白潔。我見他們捉狹的眼神,不敢下叉,問了問什麼材料做的?竟是豬油 (lard) 拌細糖!Thanks, but no thanks. I pass

又有一次到蘇格蘭去買厰、機器,因為是出錢方,對方在第一晚就帶到當地最好的餐廳培養感情。我瞄了下菜單,乖乖,百元英磅起跳,還已是廿年前的價格。問我到底吃了什麼,現在記得的是一塊死硬、橫纖礙牙的豬排,以及一盤用大紅豆搗的爛泥,而且二者全無滋味。

同行的還有財務經理,個頭嬌小。財務長臨出發前殷殷相托,要照顧她周全。英國人其實中餐都甚儉約,常常一塊小、冷三明治就打發了。這位財務經理每到下午三、四點就餓的荒。我只好在每次開會攢下餅乾、起司,暗地裏遞給她。可問題沒解決,有一天財務長打電話來抱怨,說財務經理跟她哭訴,因為飲食完全不適應,想家了,這下問題大了。好不容易捱到週末,帶她到附近的愛丁堡,誰想未到 The King's Mile,她就興奮起來了。她看到麥當勞,解鄉思了!

所以習近平訪英最想吃炸魚和薯條,我充份理解,而且寄以同情。


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台語的一音之轉

大學沒上過小學,以後也沒有再讀過關於音韻的書,看到語言人類學中比較兩個不同的發音時,就以「一音之轉」輕揭過去。讀的時候不免迷惑,好比讀紅樓第五回秦可卿之死,「無不納悶,都有些疑心。」

然而語言中的確是有一音之轉的。有些來自於訛誤,像以前歌仔戲中老愛將狠毒唸成狼毒,其實台語中單用一個字來形容人的心性的狠字,發音似雄,這才是正確的發音。有些就來自於系統的整個音系的轉移。

講兩個例子:一個是間字韻的,像間、奸、姦等。在台語的發音都轉成了干字韻。這是在音韻學中清楚知道的例子,在讀《尚書》中也有注釋這樣解,間字古發干音。聽人唱宋詞古譜《浪淘沙》,唱到「天上人間」唱干字音,這是經過方家指點的。

另一個音系的移轉是、市、事、式等。國語發音都是捲舌音,台語發音卻都是有一字的韻腳。卡拉 OK 中台語歌詞中字幕常有打「稀微」的,正確的應該是「式微」。式微是《詩經》邶風中的篇名。雖然有陽光衰微的原義,但是有衰落、荒涼的衍生意思。這與邶的集體心情也相似。邶、衛的地望都在河南安陽殷墟附近,都是周初分封殷舊民之地。亡國而有式微之嘆,心情是符合的。三千年前的詩詞現在還夾在日常用語中,想來非常性感。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可能的抗癌新機制

人類尋求對抗癌症的方法已經非常久了,所以每一陣子都有些進展,也有伴隨這些進展的新聞。這些新聞有些真的有用,譬如 1960 年代發現順鉑 (cisplatin) 對癌細胞的影響它會妨礙癌細胞 DNA 的分裂,因為癌細胞分裂很快,所以它受的影響很大,變成有針對性。這就是後來大家所知道的標靶藥物之一,有人稱之為癌症的盤尼西林。但是大多的新聞都慢慢的在時間的磨耗下消褪,變得無影無蹤。

所附的這則新聞 [1] 我覺得希望比較大些,因為這與癌症的基本生成機制有關。腫瘤與胚胎細胞的發展有驚人的相似:胚胎在發育時,原先緊密相鄰的上皮細胞必須先鬆開,才能移動到新地點。這種可以四處遊動的細胞叫間質細胞 (mesenchymal cell)。待它抵達新目的地之後,它們又會再次變會上皮細胞 (epithelia cell),也再度聚集成新的組織,這過程叫上皮-間質轉化 (epithelia-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腫瘤和胚胎都有類似的功能,所以惡性腫瘤可以從原發的位置移轉至其它部位。這是我從《癌症探秘》[2] 一書學到的知識。

這次發現瘧疾原蟲的某個蛋白質可以依附在胎盤 (placenta) 上,也可以依附在癌細胞上,我想是它們都是牽涉到 EMT的組織,所以變得有針對性。看文中舉的例子,似乎對轉移的癌症特別有效。轉移最嚴重的癌症,在男性是前列腺癌,在女性是乳癌。如果Ali Salanti能對乳癌的移轉患者也收集些數據,會讓這圖像更清析些。

雖然這偶然的發現與癌症的基本機制有關,我覺得機會比較大,但我還是在標題上習慣性的加了「可能」兩個字:在未證明之前,一切存疑。至於我對科學工作的鑑賞能力,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2015 物理諾貝爾獎

今年物理諾貝爾獎給了日本東京大學的 Takaake Kajita 與加拿大 Queen’s University Arthur MacDonald,為他們所實驗證明的中微子振盪 (neutrino oscillation)。前者是在地層深處建造實驗室以隔絕外來的干擾,猶如當年測量質子衰變般的在地下蓋巨型水池;而後者是觀察太陽中微子的振盪。二者殊途同歸。

我覺得我應該講些什麼,這是我的老本行,而中微子振盪理論提出的那一年我恰好出生。什麼是中微子 [3]?顧名思義,它是中性粒子,而且很小,一般不與粒子輕易交互作用。就在你看此貼文的同時,已有無數的中微子無害的、你又無知無覺的穿過你的身子。因為很少與其它粒子發生作用,當初發現它的時候是因為在中子弱衰變成質子、電子外,有消失的能量。費米後來主張這是由中性的粒子帶走的,這就是中微子。這實驗發現於 1956 年發表,但遲至 1995 年才得到諾貝爾獎。

後來弱作用理論出現後中微子與輕子 (lepton),包括電子、渺子 (muon)tau 粒子,就被整合入弱作用理論,每一種輕子有一個對應的中微子。宇宙中總共有三種中微子,電子中微子、渺子中微子與 tau 中微子。物理的術語說,中微子有三種「味」(flavor),這只是物理學家自以為是的幽默。以前面的中子衰變來說,它衰變成質子、電子以及反電子中微子 (anti-electron neutrino)

中微子有沒有質量呢?大哉問!在我唸書及做研究的前幾年,粒子物理實驗的數据小本子都是給它們質量的上限,也就是在某些質量以上的範圍可以排除掉。但它們有沒有質量卻關係著很多現象,其中有一個就是中微子振盪。中微子有質量的話,就會有中微子振盪。

量子力學中有本徵態 (eigen state) 的觀念。簡略的講,如果一個系統有一個可量測的物理量的話,一個本徵態就有一個相對於這個物理量明確的本徵值。譬如氫原子最低軌域是 1s 軌域,它是一個能量的本徵態,而相對於此本徵態的能量本徵值為 -13.6 eV。別將量子力學推開。一個長我 25 歲的學長兼合作伙伴說在他們那年代唸完量子力學就可以做研究了,現在量子力學的基礎概念已在高中物理導入,以後也許就是小學的自然課教材。

現在問題來了。中微子「味」的本徵態與其對應質量的本徵態不完全重合,而是由三種中微子質量本徵態的線性組合。譬如一個電子中微子味本徵態是大部份由電子中微子質量本微態以及少量其它兩種中微子質量本微態混合組成。但是各種中微子質量本微態在真空中進行的速度不一,越重的越慢,因此在夠遠的地方測量中微子時,發現它會變味,而且味的變化是以振盪形式呈現。這個問題首先在太陽中微子的觀測中發現。太陽是個強微中子源,其中各味的中微子數量可以由理論預測得知。但是在地球觀測到的中微子只有理論值的1/3~1/2,這就是有名的太陽中微子問題 [4]。這問題的解答就是中微子振盪,我們原來預測會抵達地球某一味的中微子因為變味而讓我們沒量著。

至於中微子怎麼會有質量?這是另一個大問題。基本上標準模型各種粒子的質量都來自於前幾年實驗證明的 Higgs 粒子 [5],但是詳細的中微子獲得質量機制現在還未明朗。講清楚了,也許又是另一個諾貝爾獎。


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2015 年生理醫學獎[1]

重要的工作自有其奪目的光彩,不由得不將目光投向它。

我從 1999 年看了《克魯曼驚奇》[2] (The accidental theorist) 後,就覺得深受吸引。最近整理書架,發現我居然沒有錯過他任何一本中文書,包括先覺出版社及時報文化的,雖然我沒有刻意去搜羅他的書。十年後,克魯曼在 2008 年由於其新交易理論及新經濟地理 (New Trade Theory and New Economy Geography) 獨得經濟諾貝爾獎。

今年的生理醫學獎得主有三人,其中有一人是屠呦呦 [3],恰好在我上個月臉書中貼文關於《微戰爭》中舉例提到她的工作,會特到提到她的工作自然是因為這個成果特別吸睛。

《微戰爭》中是這麼說的:由於越戰時美越雙方飽受瘧疾的肆虐,而奎寧受美國壟斷,北越只好向中國求助。中國時值文化大革命,根本無力從事基礎研究,所以由毛澤東親自拍板定案,成立「5-23 專案」,方向是由中草藥中去研究。剛開始試的是常山及青蒿,卻對瘧疾起不了什麼作用。後來屠呦呦在葛洪 [4] 的《肘後方》[5] 中發現了這樣的記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科學家們才意識到他們一直使用的高溫提取法,很可能破壞了青蒿的有效成份,因此改用乙醚提取,於 1972 年成功的發現了青蒿素 (Artemisinine)

葛洪是誰呢?是近乎《神仙傳》中人物,他是他叔祖葛玄的再傳弟子,而葛玄師事左慈。看過《三國演義》的人應該都記得左慈如何幻化戲弄曹操。《肘後方》 全名是《肘後救卒方》。先說為什麼叫肘後:因為卷軼不長,所以可以摺疊後繫於肘後,算是當時的行動藥典。東漢至三國,人口的消失很大的原因來自於戰爭,所以刀創、瘴厲的急救很多是用於戰場的,所以叫救卒,另一方《諸葛行軍散》也有這樣的意味。看電影《赤壁之戰》中覺得電影弄錯的地方比弄對的地方要多。少數弄對的是諸葛亮比周瑜年輕,以及大軍集結,疫癘雖之而來。

讀《微戰爭》時就被這段故事與成就眩目的光彩所迷,而得獎更覺的心有戚戚焉。